一、社保缴纳现状之惑
(一)参保人数变化趋势
近年来,我国社保参保人数呈现出较为复杂的变化态势。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2023 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稳步增长,2023 年末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 106643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1336 万人,不过参保人数增长幅度较上年有所下降。全国 “十四五” 规划强调要实现 “社会保险法定人群全覆盖” 并设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指标,预期到 2025 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 95%,从目前情况初步测算,2023 年末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应已接近甚至超过这一规划目标。
从不同养老保险类型来看,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继续上升,2023 年末达 52121 万,较 2022 年末增加 1766 万;而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首次下降,2023 年末为 54522 万,较 2022 年末减少 430 万。自 2014 年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来,其参保人数连年上涨,2023 年首次出现下降,部分原因在于部分灵活就业人员由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转移到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毕竟 “十四五” 规划强调 “放宽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条件”,后续也有多部门联合出台相关政策以及地方政府积极落实便利措施,推动了这一转变。
在医疗保险方面,截至 2022 年底,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已达 13.5 亿,参保率稳定在 95% 以上,但其中也有变化趋势值得关注。职工医保参保人数从 2007 - 2022 年这 15 年间翻了一番,从 1.8 亿增加到了 3.62 亿,不过居民医保的参保人数自 2019 年起已连续 4 年下降,2022 年下降幅度最大,达到了 2.5%,其主要原因一是部分原来参加居民医保的群众转为参加职工医保,二是群众重复参保等情况减少。
尽管整体上部分社保项目参保人数有增长趋势,但确实也反映出存在一些波动情况,也从侧面体现出可能有部分人群在参保意愿上出现了变化,隐隐呈现出越来越多人对社保缴纳存在不同想法的现象轮廓。
(二)不同群体态度差异
在职职工群体:对于在职职工而言,一部分人对缴纳社保不太积极的原因是缴费年限过长且容易断缴。像养老保险得交够 15 年,退休了才能享受终身,医疗保险女性交够 20 年、男性交够 25 年,退休了才能享受终身。而当下职场中年轻人居多,工作稳定性相对较差,换工作比较频繁,缴费更换需要办很多手续,使得社保更容易断缴,这让他们有所顾虑。还有就是缴纳社保后到手工资会严重缩水,毕竟实发工资 = 应发工资 - 社保 - 公积金 - 个税,工资越高社保缴费基数越高,扣得越多,在当下消费较高的情况下,有人觉得是社保减少了自己可支配的工资,进而选择断缴社保。
灵活就业人员群体:这个群体人数较多且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度。一是有部分人选择继续交,也就是与往年一样,继续缴纳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及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他们往往是经济条件较好、对社保有信心且对自己寿命有信心的人。二是部分人选择部分交,只交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不交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在医保上转而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这类人对社保有信心、有期望,但在经济上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三是转移交,都不参加灵活就业人员社保了,转去参加居民社保,养老保险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也选择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他们对社保的信心不大但又想拥有社保,同时经济上也不宽裕,还担心社保政策有变。四是半躺平状态,只交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过去缴纳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都不交了,只求在生大病时能在治疗上有所保障就行,这类人经济更加困难,认为交养老保险不划算,担心政策变得对自己不利,觉得把钱拿在手中更保险、更划算。五是全躺平,职工社保和居民社保都不参加,既不参加养老保险,也不参加医疗保险,全部断保了,他们一般是经济上有困难且对社保没信心、认为缴社保不划算、担心政策还会变,抱着小病自我治疗,大病听天由命的想法,而且想着以后若想参加居民养老保险也还可以一次性补缴,不想现在就被套住。
农民工群体:农民工群体不愿缴纳社保的原因也较为现实。一方面,他们工作流动性较强,觉得只要自己不缴纳社保,工资就能多一点,尽管个人缴纳的社保费用比起公司缴纳的部分少很多,但对于他们来说现钱很重要,例如有的用人单位答应他们不买社保就多给 100 元工资,不少农民工都能接受。另一方面,社保转移太麻烦,特别是年龄比较大的农民工,打工多是短期的,辞工回家时,社保要转回老家,手续繁琐复杂,既要联系户籍地社保局,又要跑打工单位所在地的社保局,距离远且耗时耗力,而且即便转回本地,后续如何处理也不清楚,同时自己每月缴纳的那部分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扔” 不起。此外,还有部分农民工一直参加老家的新农合,觉得新农合虽没城镇社保划算,但缴费低能承担得起,而有的地方新农合以户籍为单位,若一人不参加全家都享受不了住院报销福利,所以他们觉得再缴纳社保等于浪费资金,没有必要。
二、导致不愿交社保的原因剖析
(一)缴费相关困扰
(一)政府层面举措
面对部分人群参保意愿不强的情况,政府可以从多方面发力来增强人们缴纳社保的积极性。
首先,加强社保政策宣传力度是关键的一环。当前,社保政策在宣传普及方面存在不足,像宣传渠道有限、内容复杂不易理解等问题较为突出。政府可以像武定县那样制定专门的社会保障政策宣传工作方案,统筹各类宣传资源和载体,线上利用政府网站、人社部门的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参保政策解读、案例分析等通俗易懂的内容,让民众清晰了解参保的重要性和好处;线下则组织人员深入社区、企业、学校等地,发放宣传资料、举办专题讲座,面对面地为民众答疑解惑,使参保政策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其次,完善社保制度也至关重要。目前社保制度中存在覆盖面不够广、待遇不够公平以及部分群体保险权益受限等问题。政府应致力于进一步扩大社保覆盖范围,将那些边缘群体、特殊就业形式的人员更好地纳入社保体系,扫除他们参保的障碍;同时不断优化待遇公平性,缩小不同地区、行业、身份人员在社保待遇上的差距,对于灵活就业人员等在生育保险等权益方面存在限制的情况,合理调整相关规定,让大家切实感受到缴纳社保是公平且划算的。
再者,提高保障公平性也不容忽视。在养老金计算、医保报销额度等方面,持续优化规则,确保不同群体在履行缴费义务后,能享受到相对公平、合理且充足的保障待遇,消除人们觉得缴纳社保 “不划算” 的顾虑。
另外,给予相应补贴也是有效的激励手段。例如对于困难群体,给予一定的参保补贴,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对于企业,通过降低社保费率、给予稳岗补贴等措施,鼓励企业积极为员工参保,从多主体角度增强参保意愿,筑牢社会保障之基,让社保真正成为全民放心依靠的保障体系。
(二)个人层面建议
对于个人来说,正确认识社保价值以及合理规划社保缴纳,能帮助自己更好地做出适合的选择。
一方面,要充分认识社保的重要性。社保并非只是简单的费用支出,它涵盖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多方面保障,是对未来生活风险的有效防范。比如医疗保险,能在生病就医时减轻经济负担,避免因病致贫;养老保险则为老年生活提供稳定的经济来源。不能因为当下觉得身体好、养老遥远,或者只看重眼前到手的工资,而忽视了社保长远的保障作用,要以长远的眼光看待社保投入。
另一方面,合理规划社保缴纳也很关键。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适当提高缴费档次,增加个人账户金额,这样未来能享受到更高水平的养老金等保障待遇;若经济条件有限,则先选择符合自身承受能力的较低缴费档次,保障基本的养老和医疗需求。同时,要尽量确保社保缴纳的连续性,避免断缴情况发生,像在离职换工作期间,及时通过合法合规的途径,如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或者找正规的社保代理机构继续缴纳社保,防止因断缴影响养老金积累以及医保报销等权益。而且还要密切关注社保政策变化,根据政策调整及时优化自己的社保缴纳方案,让社保规划能契合政策与自身生活阶段的变化。
(三)社会层面引导
在提高人们社保缴纳意识方面,企业、社会组织等也能发挥积极作用,共同营造重视社保的良好社会氛围。
企业作为重要的参与者,应当加强对员工的社保知识普及。在招聘员工时,就向员工详细说明缴纳社保的好处、公司和个人的缴费责任以及相应的保障内容等,让员工明白社保是自身权益的重要部分。日常工作中,也可以通过组织内部培训、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加深员工对社保政策的理解,比如一些大型企业定期邀请人社部门专家来为员工解读最新社保政策,解答员工在参保、待遇享受等方面的疑问。
社会组织则可以开展各类与社保相关的公益活动,比如举办社保知识讲座、设立咨询服务点等,面向广大群众尤其是那些对社保了解较少的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引导。像有的社区组织会邀请社保工作人员为居民讲解社保政策,帮助居民算清缴费与待遇之间的 “经济账”,让大家清晰看到缴纳社保的实惠之处。
同时,媒体也可以发挥传播优势,通过多种形式宣传社保的积极意义和典型案例,如报道一些因为有社保保障从而顺利度过生活难关的故事,增强人们对社保的信任和认可,使得整个社会形成重视社保、积极参保的良好风气,推动社保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让更多人能享受到社保带来的保障与福利。